今天趕著大觀展檔期的最後一天,生平第二次踏入故宮。
出乎意料的,印象中應該是冷清不已的故宮,卻是連上樓梯都要排隊。

本以為大家都是趕著來看「大英展」,沒想到,大觀展才是真正熱門所在。

這次展覽珍貴之處在於一次展出,范寬《谿山行旅圖》、郭熙《早春圖》、
李唐《萬壑松風圖》,這是故宮鎮宮的「北宋三寶」。幾年才展覽一次,
甚至近幾年已經鮮少公開展覽。因此,一生能見得一回已彌足慶幸。

然而,要想看到三寶必需排隊入場,好不容易來到三幅畫前,
卻只見五排黑壓壓人頭,還得使盡力氣鑽進人群,左鑽右鑽找到縫隙,
才能「趁虛而入」擠到玻璃前。
但後排的人不斷的壓在妳身上,隔壁的人用望遠鏡努力在找范寬的落款,
這才覺得自己即使把臉都貼在玻璃上,還是離那大師鉅作隔了千年的距離。

縱使我努力睜大眼睛,再怎麼細看早春圖,
還是看不出遠方是三個人一隻狗還是四隻狗?

更別說把涼亭當成茅草屋,椅子當作窗戶。

而此行的目的:想在《谿山行旅圖》中找到范寬的落款,更是痴人說夢了。

因為即使知道,范寬落款就藏在右下角的樹影之中,
但只見樹影黑鴉鴉一片,那數千年才有人找到的落款,
要讓我憑著肉眼再加上隔著50公分遠的玻璃看出端倪,
實在是比登天還難。

再接著找尋蘇軾的「赤壁賦」、「寒食帖」,以及每次考試一定會
看到的宋徽宗「詩帖」真跡,「穠芳依翠萼,煥爛一庭中。
零露霑如醉,殘霞照似融。丹青難下筆,造化獨留功。舞蝶迷香徑,翩翩逐晚風。」
更是無限感動。


此次展出的另一特點,就是有名瓷之首之稱的「汝窯」。

它那跟天空一樣的天青色更是超越「TIFFANY」BLUE自成一格。

據說這是用瑪瑙入釉才能燒出這種
「青如天,面如玉,蟬翼紋,晨星稀,芝麻支釘釉滿足」的工藝極品。

因此,汝窯與鈞、官、哥、定窯齊名,有『名瓷之首,汝窯為魁』的美譽。

台灣更是全世界僅存的70餘件汝窯中藏量最為豐富的,據記載目前·臺北故宮博物院有
廿二件。(其中幹隆禦題詩十三件。「奉華」銘款三件,其他各類銘款六件。)
北京故宮博物院,九件(其中幹隆禦題詩一件。「壽成殿,皇后閣」銘款一件,
其他各類銘款三件。 )
·上海博物館,七件。
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,六件。河南文物研究考古所,四件。
天津藝術博物館,一件。大英博物館,一件。英國路易斯美術館,一件。
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,一件。香港羅桂祥先生,一件。
英國艾爾雷得.克拉克夫人,一件。 其他已知兩件「天青釉花口洗」,藏處不詳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x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